互联网时代,教师该“+”点什么?
更新日期:2018-07-04 浏览次数:
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正以破竹之势冲击着整个教育领域,作为作为“互联网原住民”一代,新时代大学生“见多识广”,学习的自主性明显增强,对课堂的要求和期待正在发生变化,这种情况下,教师应适时而变,主动而为,在教学角色上加快转变,让自己符合“互联网+”时代的教学要求。
7月3日,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杨贵彬博士以《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教师教学角色转变与实施》为题,为我院全体教职工带来一场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饕餮盛宴。

杨贵彬指出,在当今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中国的高等教育教学面临很多挑战,“碎片化的生活方式”、“信息获取方式广泛且便捷”,使得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已不足以应对学生们对于知识的认知、内化和提升的新要求。在深入、全面地分析了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育教学所面临的一系列新挑战和困惑之后,杨贵彬进一步剖析了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本科生的学习特点,并结合自身多年教育教学实践、研究经验,建议广大教师在进行教学角色转变过程中应尝试“做经典文献阅读的组织者、做知识情境的还原者、做学生学习角色的设计者、做学生学习过程的帮助者”。

杨贵彬以平易近人又富有激情的讲授风格,以专业严谨又贴近生活的案例,用恰到好处的互动和充满正能量的人格魅力,征服现场所有听众,赢得阵阵掌声。整整一天的讲座中,老师们认真听,详细记,潜心学,纷纷化身为求知若渴的“学生”,感叹道:“不愧是本次培训的“压轴戏”,他的讲座既有学识渊博的引经据典,又有贴近生活的情境设计,句句在理,深得人心,有利于教师更专业地‘回归本分’。”

随着本场讲座的精彩收尾,我院为期3天的2018年教职工暑期培训落下帷幕。学院董事长朱定强,为本次培训作总结讲话。他指出,本次集中学习不是镀金,不是攀顶,而是一次探底的思想触动,一次深刻的灵魂洗礼,一次由内而外的笃志与切问。朱定强向全院教职工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坚守一种习惯:善于学习;二是设计好一张名片:身正为范;三是把握一个永恒的主题:教学工作。希望我院教职工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更加良好的精神风貌,抢抓机遇,迎接挑战,锐意进取,奋发有为,为推动学院跨越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杨贵彬博士寄语:
我们或许都有机会做领导,或者我们都是领导,我们一定要做好领导;我们都会成为伴侣,或者我们已经成为伴侣,那我们就做好的伴侣,我想如果我们做到了这些,不管社会有多么喧嚣和浮躁,至少你的内心有着淡定和从容,你的生活会非常幸福。我总是希望大家在课堂中能感受到学生的笑脸带给我们的幸福,在我们的职业生涯当中能感觉到自己为学生、为课堂、为教育还做了那么一点点事情,并为之而感到快乐、幸福。(根据录音整理,仅供参考)
供稿:刘宏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