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学子在“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智能互联创新大赛华南赛区分决赛”中荣获二等奖
更新日期:2018-07-07 浏览次数:
7月6日至8日,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智能互联创新大赛华南赛区(包括:广东、湖北、湖南、广西、海南、云南、福建等)分决赛”在华中科技大学举行。我院信息与工程系派出的3支代表队(如图一所示)与武汉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厦门大学等华南赛区所有“双一流”高校在内的入围分决赛的56所本科院校的184支代表队同台竞技,在作品都被水浸严重的情况下,由向诚等老师指导,2016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袁烯桂组制作的“智慧小护士”荣获华南赛区二等奖(如图二所示);2016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袁雨鑫组制作的“智能医疗点滴系统”和由陈亚妮等老师指导,2015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伍俊林组的“震后智能搜救车”荣获华南赛区优胜奖,(因在决赛中获二等奖以上且为大三以上的参赛选手,可免试申请全国电子信息专业技术资格认证工程师(助理)证书,故其奖项设置较为严格:一等奖5%;二等奖10%;三等奖15%;优胜奖20%)。

7月6日,我院入围分决赛的3组参赛队在向诚和陈亚妮两位老师的带领下赶赴武汉参赛。不幸的是武汉大雨连连,正如华南赛区答辩主任——华中科技大学的程文青教授所说:“这次大雨给7月6号来武汉参赛的绝大多数作品带来了严重的水土不服!”我院的作品虽在长沙都用包装箱打包,但雨中的多次转车,未能幸免,浸水严重。在用电吹风对作品预处理后,一通电,“智能医疗点滴系统”和“震后智能搜救车”两个作品的主板还是全都烧了,“智慧小护士”也只剩1个功能能正常工作,同学们都急哭得不知所措。两位指导老师果断采取补救措施:网购已来不及,故每组除留下一名同学来甄别可用元件和模块外,其他同学分组去光谷的电子元器件店尽最大可能购回配件。在老师及参赛队员通宵达旦的抢修检测下,最终“智慧小护士”的功能恢复了约90%。而“智能医疗点滴系统”和“震后智能搜救车”因购不到与原主板型号一致的主板而只能边重新研发边调试,尽力恢复到50%左右的功能,基本满足了“选手不得仅使用PPT和视频答辩,必须携带参赛作品到现场进行作品演示及答辩”的比赛规则。
“全国大学生智能互联创新大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中国电子学会联合主办的全国性学科赛事。我院信息与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从3月初就开始筹备这一赛事并于6月12号组织了院内选拨赛,经过激烈角逐从院内18组参赛队伍中,选出3组代表我院参加华南赛区分决赛,其中2组为“智能医疗”主题、1组为“智能交通”主题。
近年来,我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以赛促建、以赛促改、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以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为平台,推进教学、实践和创新相结合,不断增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推动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有效地提高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供稿: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 陈亚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