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育人丨董事长狠抓学风成效显著
更新日期:2018-05-18 浏览次数:
初夏的清晨,阳光未洒满整座校园。薄薄的微雾中,一缕斜阳照射在教学楼上。一阵阵清脆的鸟鸣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伴随着柔和的阳光,熙熙攘攘的人群涌入教学楼,不时可见奔跑的身影穿梭其中。
上班第一件事,到教学楼“打卡”

伴随着上课铃声响起,教学楼大门准时关闭。教学楼前,董事长朱定强与全体辅导员、校园文明督查队一起对学风进行督导检查。带班辅导员现场对迟到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和登记。这是学院开展学风建设以来,每天第一节课和第五节课前在教学楼前发生的一幕。

自4月16日起,学院集中开展了学风建设工作,对旷课、迟到、早退、上课打瞌睡、带早餐进教室等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进行整治。一个多月来,朱定强和带班辅导员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到教学楼“打卡”:苦口婆心地对违纪学生进行教育劝导,深入课堂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主动沟通关心学生身心发展。
本学期初,董事长朱定强在一次日常教学检查中,发现学生中存在迟到、旷课、课堂纪律松散等不良学习风气。发现问题后,朱定强马上组织学工部、教务部、保卫处立即行动起来,于第二天就向全院学生发出通知,一场声势浩大的学风建设行动随即展开。

学风建设,老师同学有话要说

学风,是一所大学的气质和灵魂,也是一所大学的立校之本。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理,我院学风建设初见成效,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学生的上课出勤率逐步提升,迟到、早退现象减少,课堂纪律和秩序有所好转。2015级园林专业的潘同学说:“学风建设前后,我们班级的变化相当显著。改善了很多同学的迟到问题。”

一位教授《大学英语》的老师也有所感慨:“以前不怎么来上课的学生,现在都来了。而且,上课迟到的现象几乎没有了。其实学院这一措施真的改善了一部分学生存在的‘不愿挪脚’的问题,把他们从寝室带到了教室。他到了教室,耳濡目染下,自然就会开始学习了。”

学风是学生思想作风在学习上的具体体现,是学生在学习方面所展示的精神、态度、风格、方法和习惯等要素的综合体现。“加强学风建设,营造出良好的学风氛围,将同学们从寝室引导到教室、体育馆,不是拘泥于一个具体的量化目标,而是在于学院风气有一个大变化。”学工部副部长周迪分享了自己的观点:“高校的首要任务是教书育人,这一次学院学风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希望这一举措能让学生整体学习水平和综合素质有所提高,在之后的就业、创业或者考研深造方面能有更好的发展。”
学院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育人

学院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育人。离开育人,学院工作就失去了灵魂和存在的意义。“这些没来上课的学生,也许就是将来成大器的学生。”朱定强在对学风检查进行“复盘”时,语重心长地对辅导员说道:“你们要了解学风建设活动的本质,深入掌握学生学习状况和思想情况,把工作做实、做深、做细,钻到学生‘肚子’里去。对于一些有创业梦想的‘后进生’,你们一方面要发挥好人生导师的作用,为他们做好职业生涯的规划;另一方面要及时将所掌握的情况反馈给任课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齐心协力、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

学风,对学生而言,是读书之风,是治学之风;对教师而言,是学术之风,师德之风。“虽然学风建设一抓就有成效,但也要防止学生‘人在教室心不在’的情况出现。”董事长朱定强说:“学风建设不仅是个别部门的事情,而是需要全院师生共同来关注。作为教师,要精心设计课程内容、注重教学技巧、加强课堂管理、提升学生兴趣,提高学生‘抬头率’,让学生身在课堂,心在课堂,眼睛盯在黑板上,思维跟着老师转。”

学风建设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校风的重要体现。今后,涉外学院将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依托,以养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为基础,以激励学生成才为重点,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建立长效机制为保障,采取各种措施,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入开展学风建设,共同营造学院勤习慎思、品学兼优的优良学风。
供稿:向倪萱 何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