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及湖南省教育厅有关加强对家庭困难和就业困难的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本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 帮扶对象
帮扶对象为我院家庭经济困难及就业困难的全日制应届毕业生,重点帮扶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中的七大类学生(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孤残学生、农村特困救助供养、烈士子女、家庭遭遇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实现“一对一”精准帮扶。
二、帮扶途径
(一)引导困难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
1、加强对困难毕业生就业观念的正确引导,使其正确认识自身的综合素质,合理进行自我定位,从自身实际出发,及时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
2、帮助困难毕业生树立多元的就业意识,真正把择业、就业观念转变到市场需求的轨道上来。
3、鼓励困难毕业生积极面向基层就业,结合国家政策和当前就业现状,帮助他们树立献身基层、扎根基层的就业观念,鼓励困难毕业生到基层、到艰苦地区工作。
(二)积极组织未就业贫困生进行就业见习
我院充分发挥高校毕业生就业实习基地的作用,有计划地组织未就业贫困生参加就业见习,帮助他们通过就业见习提升职业技能、扩展就业创业机会。
(三)贫困生的就业创业指导、培训工作
采取帮扶导师进行 “一对一”指导的方式,对贫困生进行重点指导、重点推荐、重点帮扶,帮助他们解决经济上、心理上、求职技巧上的实际困难。帮扶导师不仅限于辅导员,学院任课教师、行政人员都应积极参与帮扶就业困难毕业生工作。积极开设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结合就业创业市场需求,对贫困生进行个性化的就业创业指导,以提高他们的求职技能和择业能力。做好贫困生的院内培训工作,通过提供就业创业指导讲座、积极组织就业、创业培训等多种方式给予贫困生重点辅导、重点培训,以提高他们就业、创业的能力。
(四)关注困难毕业生心理变化,加强心理疏导
要密切关注困难毕业生身心状况,通过辅导员定期对毕业生心理状况进行摸排,对于就业困难导致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上报至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辅导员与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老师共同关注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心理健康,减轻就业问题带来的心理压力,并对存在较大心理压力的困难毕业生实施及时疏导,鼓励学生以积极心态面对就业,大胆尝试,勇敢选择,主动出击,尽快找到工作单位,实现就业。
(五)贯彻相关政策和措施,确保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和就业
我院继贯彻执行国家制定的一系列资助贫困生的政策与措施,主要有:设立奖学金、推行学生贷款、开展勤工助学、实施特殊困难补助、开通入学“绿色通道”等,从而帮助学生顺利的实现就业。
三、帮扶流程
(一)辅导员是帮扶第一责仼人,要准确掌握就业困难毕业生情况,增强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辅导员密切关注毕业生就业情况,及时发现存在就业困难的学生并上报至学工部;
(二)学工部依据就业困难学生的不同情况安排好进行“一对一”帮扶的导师;登记造册,实施跟踪。